興業銀行將于3月31發布2022年財報,從其業績預告來看,興業銀行2022年營收微增,利潤總額及歸母凈利潤保持雙位數增長,但增幅均低于2021年。

此外興業銀行2022年末的不良貸款率為 1.09%,較上年末下降 0.01 個百分點,耐人尋味的是:在不良率下降的情況下,其撥備覆蓋率卻下降32.29個百分點至236.44%。


(相關資料圖)

撥備覆蓋率一直被外界看做是銀行調節利潤的重要方式,雖然無法確定興業銀行撥備覆蓋率的大幅下降是否是為了調節利潤,但可以確定的是:若興業銀行保持撥備覆蓋率不變,保守估計其利潤總額將下降超百億元,從業績快報中的正增長變為負增長。

是什么讓興業銀行業績承壓?原因可能很多元,信用卡業務攀升的不良率和高企的投訴量一定是原因之一。

1、信用卡不良率激增,投訴量比國有大行還多

呂家進時代的興業銀行極為重視零售業務。

履職興業銀行董事長后,呂家進大刀闊斧改革三大條線的組織架構,其中一項就是零售,通過設立零售信貸部,強化零售信貸業務的創新職能,提升普惠金融水平;設立零售平臺部,增強對大眾客戶、長尾客群的綜合服務職能;2021年年報發布后,呂家進還曾透露了他在零售方面的構想其中包括“提升零售營業收入占比,讓零售成為發展的壓艙石”。

然而,信用卡業務激增的不良率為呂家進的零售布局帶來了許多挑戰。

截至2022年6月30日,興業銀行信用卡貸款余額占比23.63%,僅次于個人助貸及商用房貸款;信用卡貸款不良率為2.73%,位于首位,較上年末升高0.44個百分點,領“漲”個人貸款。

對于信用卡業務不良率的變化,興業銀行在中報中總結為:報告期內信用卡業務受經濟下行、新冠疫情干擾等因素影響,部分持卡人收入水平受到沖擊,導致還款能力下降,信用卡業務逾期和不良增加。

銀行是周期性行業,隨著經濟回暖興業銀行的各項貸款的不良率多半會下降,但客訴這類“內功”卻不是靠經濟環境能夠改善的。

在銀保監會發布的《關于2022年第三季度銀行業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下稱《通報》)中,興業銀行的投訴量及信用卡投訴量均位于榜首,甚至超過了所有國有大行;而外界對于興業銀行投訴主要集中于信用卡業務,占比高達85.5%。

此外讀懂君注意到,自2021年第二季度開始,興業銀行的投訴量排名開飆升。

2021年第二季度~2022年第三季度其投訴量在股份行的排名分別是:第7名、第5名、第1名、第1名、第2名、第1名;其信用卡投訴量則分別是:第6名、第2名、第1名、第1名、第2名,第1名。

2、一路攀升的投訴量,比國有大行都多?

2021年二季度也正是呂家進履職興業銀行黨委書記之時,不過讀懂君認為這與“投訴量排名升高”之間僅僅只是巧合。

在出任興業銀行董事長前,呂家進曾任郵儲銀行行長,并在交通銀行、建設銀行任副行長,曾分管過同業業務、對公業務、零售業務等多種業務,有極其豐富的銀行管理經驗。

很多關于興業銀行信用卡的問題,是發生在呂家進履職前的沉疴舊疾,比如2019年網名為“Chousye ”的用戶就在微博吐槽了興業銀行白金卡的年費套路。

文章指出:Chousye 收到興業銀行信用卡打來推銷電話說自己的卡片可以升級為白金卡,營銷人員說“刷卡幾筆就能免,不用不激活就行”。Chousye并沒有激活白金卡,卻收到了年費逾期的短信,后來客服介紹說:這個卡跟別的卡片不一樣,發卡就收費,不管是不是激活。想要免年費則需要極為苛刻的條件。(篇幅限制,較原文有刪改,原文可參考下圖)

這種容易讓客戶憤怒的沉疴舊疾是否還存在于興業銀行?還存在多少?是個未知數。

除了沉疴舊疾,高企的投訴量自然也與其信用卡業務的增長有關。

信用卡是零售業務的排頭兵,在實現“提升零售營業收入占比”上自然也要沖在前頭,截至2022上半年末,興業銀行累計發行信用卡 6267.73 萬張,報告期內新增發卡 297.66 萬張,同比增長 127.99%;報告期內累計實現交易金額 13995 億元,同比增長 10.10%。

信用卡業務的高速增長、體量的不斷增大,也難免會伴生更多的客訴。

此外,讀懂君認為:興業銀行有待提升的科技能力也是投訴量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2021年8月,興業銀行因一名業務經理怒懟貸款客戶而被諸多媒體報道,截圖內容顯示,該客戶經理名下有七八百個客戶,而這名被懟的客戶因為經常忘記還款日而增加了客戶經理的負擔,該客戶經理還表示“所有客戶都是這種語氣;沒有精力和你說多余的話?!?/strong>

該事件引起了網友對興業銀行一面倒的輿論討伐,但從另一個角度去看:作為每月對接七八百客戶的業務經理的確會身心俱疲,難免情緒化,當然這不是關鍵。

關鍵是:這種基礎工作完全可以由智能客服或者短信平臺替代,讓沒有情緒變化的機器人接手,自然也就避免客訴、提升了接受滿意度。

為何沒有?或者說有沒有?是個謎,但從興業銀行的科技投入上看,這種工具不應該缺失。

2021年興業銀行的科技投入為63.64億元,同比增長30.89%,占營收2.88%,實際上之前幾年興業銀行也在斥巨資搞研發,但是這些錢花給了什么項目,多少項目最終被用于服務零售客戶是一個未知數。

不過,這種情況或許會在呂家進的帶領下改善,曾有興業銀行內部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自從呂董來了后,就推動興業銀行發展而言,科技被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很多與科技相關的工作,他都親力親為?!?/p>

“全行上下幾乎言必稱科技,遇到問題都會思考通過數字化來解決?!眳渭疫M還指出““今年(2022年)我們將加大科技投入,按照全年營收5%的比例來安排,上不封頂?!眳渭疫M說?!?/p>

在呂家進的親自操刀下,興業銀行2022年科技實力會發生哪些變化?2022年年報發布后,或許能給出答案。

3、路漫漫其修遠兮

從戰略角度講,呂家進大力搞零售的路線是正確的,招商銀行和寧波銀行等銀行的成功早已驗證了零售金融的長坡厚雪。

但零售業務是離消費者最近的業務,要想在長坡厚雪上滾雪球一定要有好的口碑和體驗,招商銀行在成為零售之王的同時,也獲得了零售客戶的“服務好、體驗好”的廣泛好評,零售業務的好壞與客戶的滿意度本就是伴生關系。

降低投訴量是做好零售業務的必經之路。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零售客戶的訴求、好惡都不相同,客戶投訴的原因也是多元化的,這意味著呂家進只有對興業銀行進行一次曠日持久、深入到毛細血管的“手術”才能根治——既要“白金卡扣費”這類沉疴舊疾的挑戰,還要降低業務快速增長帶來的投訴增長,還要積極有效以科技賦能零售。

正如呂家進此前所說的那樣: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牽一發而動全身。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