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塊的學費沒退回來,反又被套路貸款近10萬元……教育退費騙局翻出新花樣。
近期,在黑貓投訴平臺上,“華泰證券”、“中原證券”等證券公司因為“認購證券難退費”被消費者投訴。記者深入調查后發現,這些所謂的“證券公司“其實是騙子冒充的,行騙過程中的所謂“銀保監會”認證也是假的,尋求退費的學員掉入一種新型騙局。一開始小額的“證券認購”確實能退學費,但等到學員認購大額證券時,“證券公司”開始聲稱學員操作失誤,賬戶被凍結,進而影響征信、造成重大損失等,從而誘騙學員投入更多資金。
大學生深陷“認購證券退學費”騙局
(資料圖片)
最近,一種打著“認購證券退學費”幌子的騙局正不斷蔓延。大鵬教育就有多位學員身陷其中,有的被騙了數萬元甚至背上近十萬元貸款。
“尊敬的各位學員,由于面臨國家相關部門大力整頓,對大鵬教育責令整改。導致資金鏈斷裂無法繼續運營。今致函正式發布,即日起全面進行退費結清。根據《教育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目前大鵬教育與第三方達成協議并建立專項退費小組?!?/p>
該公司官網顯示,大鵬教育2015年在北京成立,課程涵蓋PS、影視后期等,自稱是“成人教育領軍品牌”。2021年,大鵬教育注冊用戶近5000萬。2022年11月18日,大鵬教育陷入經營困境,學員無法正常上課,員工被拖欠工資。
近日,多位大鵬教育學員向界面新聞記者反映,收到了來自境外的電話及短信轟炸,自稱可以辦理大鵬教育退費。
最初收到這樣的電話時,北京某高校學生李秀蓮的第一反應是“騙子在沖KPI”。
李秀蓮是金融系大三學生,正在準備保研。收到短信時才想起自己在2020年報讀大鵬教育PS的培訓課程,學費3200元。不過她學了幾次后就沒再繼續上課了,也沒找機構退費。
之后,她連續一個多月都接到了類似的電話,平均每隔三天就能收到一次短信。
境外詐騙電話和短信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李秀蓮在“狂轟濫炸”中心動了,最終在今年2月25日這天決定試一試。
“通過短信我加入QQ群,通過QQ群鏈接下載了‘方正在線’交易軟件。有參與者自稱是‘券商客服”、‘金牌規劃師’,還有很多自稱來退費的學員?!崩钚闵徃嬖V界面新聞記者。
據李秀蓮回憶,之后客服出示了購買金額為100元、500元、1000元的三種證券認購清退方案?!百徺I我司證券增值(的部分)兌換到你的銀行賬戶退費,(買證券)只是走一個形式?!翱头蛩忉尩?。
李秀蓮原本還有些懷疑,但QQ群里有很多自稱也是退費學員的人一直在曬退費成功的截圖,鼓動新入群的學員“自己試試才知道”。
看著不斷更新的到賬截圖,李秀蓮有一點動搖,她很快就投了100元,想著“100元被騙了也沒事”。
轉賬后,券商客服指派了一位“證券規劃師”帶李秀蓮操作?!白C券規劃師”向李秀蓮介紹:“證券只買‘高’、‘低’、‘多’、‘空’其中的一個或組合,認購證券完成后聯系客服回款提現。
“證券規劃師”提供的“證券認購流程”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據李秀蓮介紹,她成功認購了100元、1000元的證券,之后分別收到120元、1200元的轉賬。按照對方說法,本金+本金20%一起退回,后者才是退回的“學費”。
證券認購有多個梯度,1000元以下的認購金額只能算其中最小的一種。認購了該小額證券后,她被拉進“清退大廳“和“1萬元證券專場”的群聊,以“搶購”更大額的證券。
期間,“證券規劃師”安排道:“現在是208輪,到209輪開始,請按我發的來操作,私自購買將取消您的回款金額,請耐心等待倒計時結束?!?/p>
李秀蓮轉賬1萬元后,有些緊張地等待著最后一輪開始?!爱敃r我心里想著,完成這輪,學費就差不多回來了!可當我發現自己誤把‘高’、‘低’操作成’高’、’高’時,心里就想著完蛋了!”李秀蓮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她事后才驚覺,自己正一步步踏入被事先設計好的“操作失誤”騙局。
“資金專員”誘導學生貸款退費
與李秀蓮下載“方正在線”APP不同的是,湖南某高校的大三學生吳平下載的是“麥高證券”、廣州的小學教師小文下載的是“中信證券”。
雖然證券公司的名字不一樣,但軟件內部的騙局流程都一樣,他們都有著與李秀蓮類似的經歷。
界面新聞記者綜合不同采訪對象的說法后得知,證券認購時“操作失誤”并非孤例。一開始認購小額證券后基本都能拿到本金和20%的增量資金;但當受害者大額轉賬再進行證券認購時,都遭遇了“操作失誤、賬戶被凍結”的情況。
而要想解凍賬戶,認購證券的流程會變得更加復雜。即便投入了更多的資金,最終賬戶依舊很難“恢復”。
2021年9月,吳平沖著大鵬教育承諾的兼職接單,報名買了全套的視頻剪輯課,學費共計3600元。還沒上幾節課,機構就倒閉了,她也沒找機構退費。
之后,她和李秀蓮經歷類似,也陷入到騙局之中。
在吳平轉賬9980元完成證券認購后,卻被“麥高證券規劃師武超則”要求再轉賬1.2萬元認購第二階梯4800份額的證券。她操作購買后,又被“規劃師”指責買錯了——“一共需要購買4800份證券,組合中各買一半就行,而你買了9600份?!?/p>
吳平當時很納悶:“之前聽從操作也是這么買的,可之前都沒說操作失誤?!?/p>
“證券規劃師”則很生氣地表示:“你知道你的操作失誤會給公司造成多大損失嗎?不僅會凍結你的賬戶,還會影響你的征信。而且群內的4個人是綁定在一起購買證券的,你操作錯了導致大家都退不出錢,得重新轉賬1.2萬元以對沖損失?!?/p>
此時,陷入騙子套路里的吳平很是愧疚,她聲稱自己沒有這么多錢,規劃師讓資金專員和吳平私聊。資金專員告訴吳平,先為她申請20%的助援金,提示她去借網貸,并告訴她:“不要說你是學生,然后把你的收入往高了提。會有人給你打電話,你要說是醫療或購物用途。
“資金專員”誘導學生貸款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吳平在后續接網貸電話時還是透露了學生身份,未能成功借款。于是,她只好將從朋友那里借來的1.2萬元轉賬過去,總計充了3萬元,但之后還是提現失敗。
2021年3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確小額貸款公司不得向大學生發放互聯網消費貸款。
受益于此,在校學生們逃脫了網貸的陷阱,而教師小文卻沒有這樣的好運氣,她申請了8萬元貸款認購證券,也沒能退成學費。
李秀蓮也遇到了誘導貸款的情況,她沒敢嘗試,只好向爸媽借錢來認購證券,共損失2萬元。
“到最后,規劃師還讓我將20%的助援金補回去,我當時確實沒錢了,他還不斷地詢問籌錢進展?!蹦莻€時候,吳平才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她不禁懷疑,“群里跟她一起借錢的學生和動輒上千人的群友們,會都是托嗎?”
消費者如何避免“踩坑”?
在剛剛過去的315消費者保護日,黑貓投訴平臺發布了“315證券公司投訴榜“。據其統計,2022年3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共收到有效投訴141起,涉及27家證券公司。
界面新聞記者對比具體投訴頁內容后發現,涉及“無法退費,證券無法交易”的投訴,均與假證券公司退費詐騙有關
“躺槍”的證券公司 圖片來源:黑貓315證券公司投訴榜
今年以來截至2023年3月16日,在中證協的“打擊非法證券活動”板塊,已有包括東吳證券、中信證券在內的27家券商在“投資者風險提示”頻道發布被假冒的聲明,提醒投資者注意風險。
在此類騙局中,假冒知名分析師或工作人員是不法分子騙取投資者信任的關鍵一環。吳平所遇到的“麥高證券金牌規劃師武超則”,實際上是不法分子假冒中信建投證券研究所所長武超則的姓名,并使用其真實照片作為頭像。
根據李秀蓮向界面新聞記者提供她下載的“方正在線”軟件截圖,其名稱和圖標與官方App相似,簡介中寫著“蘋果官方推薦App”
真假App對比 來源:受害者提供、網絡
李秀蓮事后回想,剛入群、下載軟件的時候,帶紅章的官方文件十分逼真,給她造成了很大的錯覺。
一開始確認學員身份時,客服人員就給出了一份蓋著“銀保監會”印章的退款賬戶資產登記表。在認購證券轉賬前,前述客服人員還提供了一份“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認證的對接賬戶證明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進入“1萬元”專場的大額證券認購時,有自稱銀保監會的人員表示,本次清退學費名額將由銀保監會全程記錄?!耙巹潕煛眲t提醒道,“因涉及資金的頻繁出入,可能會接到銀行反詐中心的電話,退費是簽署保密協議的,你們這邊無需多說?!?/p>
2022年6月,銀保監會消保局指出,監測到有不法網站假冒銀保監會等金融監管部門,發布帶有“銀保監會認證”、“中國銀保監會”等不實信息內容,并以“官方回款”、“清退回款”等名義實施詐騙。
銀保監會消保局表示,中國銀保監會從未設立或授權設立所謂回款渠道。消費者要對假借監管權威要求轉賬、匯款、交費等行為,保持高度警惕。
“一旦發現此類情況,請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也可向中國銀保監會或當地銀保監局反映,相關情況也可通過撥打12378熱線反映?!便y保監會提醒道。
根據李秀蓮提供的聊天截圖,QQ群中公告里還有一份蓋著紅章的《債權轉讓協議》,協議里寫著:北京知金大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已經將773萬的債權轉讓給方正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后續退款將由方正證券公司負責
偽造的債權轉讓協議書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騙局中的債務轉讓退款方式在法律上是不成立的。根據《民法典》的相關規定,教育機構如需將債務轉讓給其他第三方公司,不能只在完成后告知,需要提前征求消費者同意?!敝新劼蓭熓聞账匣锶死顏喐嬖V界面新聞記者。
他表示:“當前的‘新型’騙局呈現出高科技化、專業化的特征,實際上是通過‘證券認購’、‘保險協議’這些專業名字,讓消費者聯想到身邊常見的證券保險行為,從而對騙局產生信任?!?/p>
教育部、公安部在2022年7月份發布“防范以校外培訓退費名義實施詐騙提示”中提醒道,正規退費流程一般會以原路返回的形式返給本人繳費賬戶,凡是退款時要求額外支付費用的,都是詐騙。
教育“雙減”第三年,看似離譜的騙局卻頻頻發生。Vipkid、新東方、開課吧、高頓教育、高途教育、韋伯英語等教育機構都曾被騙子頂替,以退學費為名實施詐騙。
反詐領域從業者凌云指出:“以清債、退款的名義進行下一次詐騙的方式一直存在,這類詐騙手法其實就是利用用戶急于退款的心理設計的詐騙套路,現在滲入到了金融相關的領域,使騙局更難以被辨別?!?/p>
凌云進一步說:"我們接到過很多類似的求助,但被騙后確實很難挽回損失,此類詐騙的根源是電信詐騙,近年都是國家打擊整治的重點。歸根結底,避免騙局,首要需要增強的是個人的防騙能力?!?/p>
李亞律師提醒,如果發現上當受騙,受害者應盡可能保存轉賬憑證、交易軟件、微信截圖等證明資料,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
據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上述學員們在受騙后都已赴公安機關報案,并都被受理立案。但他們中的不少人不得不開啟半工半讀、籌錢還債的生活。李秀蓮向父母借的錢,準備在保研之余開始當家教籌集。吳平不僅將存了多年的7千元生活費都投了進去,還欠了朋友2萬多元外債,火速在校內外找了兩份兼職。
受案回執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應受訪者要求,李秀蓮、吳平、小文均為化名,界面新聞記者曾仰琳對本文亦有貢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