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虎網 作者:凱文
(相關資料圖)
中國房屋抵押貸款服務提供商泛華金融(NYSE: CNF)公布了其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和財年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財報顯示,2022年第四季度,泛華金融利息及費用收入總額為人民幣4.545億元(合6590萬美元),較2021年同期的人民幣4.6億元減少1.2%;凈利潤為3050萬元人民幣(440萬美元),而2021年同期凈虧損為1.046億元人民幣。2022財年,利息及費用收入總額為17.314億元人民幣(2.51億美元),較2021財年的18.158億元人民幣下降4.6%;凈利潤為人民幣1.378億元(合2000萬美元),較2021財年的6520萬元人民幣增長111.3%。
運營數據方面,2022年第四季度的貸款發放總額為29億元人民幣(4.259億美元),比2021年同期的31億元人民幣減少了6.5%。2022年第四季度,向商業銀行推薦的貸款總額為19億元人民幣(2.763億美元)。2022年第四季度的交易總數為7079筆,比2021年同期的5559筆增加了27.3%。
2022財年,貸款發放總額為122億元人民幣(18億美元),較2021財年的128億元人民幣下降4.7%。向商業銀行推薦的貸款總額為25億元人民幣(3.673億美元)。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未償貸款本金總額為112億元人民幣,而截至2021年12月31日為104億元人民幣。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活躍借款人的總數為21,781人,而截至2021年12月31日為22,741人。
在2022財年,交易總數為23,923筆,比2021財年的22122筆增長8.1%。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發放貸款的不良率從24.1%上升至2022年12月31日的33.2%。第一次留置貸款的不良率從2021年12月31日的30.1%增加到2022年12月31日的40.1%,第二次留置貸款的不良率從2021年12月31日的20.3%增加到2022年12月31日的31.0%。2022年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對壞賬催收效率和對違約借款人的法律訴訟產生了負面影響,因此導致公司不良率上升。
公司發放的貸款的不良率(不包括待售貸款)從2021年12月31日的16.2%上升至2022年12月31日的18.3%。截至2022年12月31日,首次留置貸款(不包括待售貸款)的不良率從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19.3%上升至21.8%,第二次留置貸款(不包括待售貸款)的不良率從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14.3%上升至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17.6%。
公司貸款的不良貸款率從2021年12月31日的9.4%增加到2022年12月31日的17.7%。截至2022年12月31日,首次留置貸款的不良貸款率從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13.5%上升至21.6%,第二次留置貸款的不良貸款率從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6.8%上升至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15.1%。2022年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對壞賬催收效率和對違約借款人的法律訴訟產生了負面影響,因此導致公司不良貸款率上升。
公司發放貸款的不良貸款率(不包括待售貸款)從2021年12月31日的2.1%下降至2022年12月31日的1.1%。第一留置貸款(不包括待售貸款)的不良貸款率從2021年12月31日的3.1%下降到2022年12月31日的1.1%,第二留置貸款(不包括待售貸款)的不良貸款率從2021年12月31日的1.6%下降到2022年12月31日的1.2%。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泛華金融公司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18億元人民幣(2.569億美元),而截至2021年12月31日為22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截至2022年12月31日和2021年12月31日分別來自結構性基金的12億元人民幣(1.678億美元)和15億元人民幣,只能用于發放新的貸款和活動。
高管評論
泛華金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翟彬評論說:“2022年是泛華金融歷史上又一個重要的年份。2022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繼續面臨下行壓力,我們經歷了中國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年內,管理層統籌考慮挑戰與機遇,致力推動本署服務高質素發展。在每位員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們能夠在年底交出一個堅實的結果。全年為信托公司合作伙伴提供貸款122億元,為商業銀行合作伙伴提供貸款25億元。商業銀行合作模式已經發展壯大,成為公司收入來源的新貢獻者。與此同時,與2021財年相比,2022財年向銷售伙伴收取的利息收入也大幅增長。凈利潤為1.378億元,同比增長111.3%。在肯定我們取得的成就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我們面臨的困難。我們實施了一系列提高管理效率的措施,并將繼續完善與商業銀行的合作模式。我們計劃在技術方面投入更多資金,以提高借款人獲取和初始篩選流程的整體效率。我們亦會與商業銀行緊密合作,為中小企業業主提供更優質的貸款后服務。我們相信,這些進步將有助于泛華金融為中國普惠金融行業的持續發展奠定更堅實的基礎,并使我們能夠為更多的中小企業主提供更好的服務,幫助他們實現業務目標?!?。
2022年第四季度財務業績分析
2022年第四季度的利息和費用收入總額為人民幣4.545億元(合6590萬美元),較2021年同期的人民幣4.60億元下降1.2%。
貸款利息和融資服務費在2022年第四季度下降6.1%至人民幣4.177億元(合6060萬美元),而2021年同期為人民幣4.447億元,主要原因是平均每日未償還貸款本金余額減少。這一下降主要是由于公司在2021年第四季度將傳統便利化模式下的貸款大量轉移給第三方,以及2022年1月至11月采取的嚴格疫情防控措施的影響,部分被合作模式下未償貸款本金總額的增加所抵消。
向銷售伙伴收取的利息收入,即向選擇分期回購違約貸款的銷售伙伴收取的費用,從2021年同期的1120萬元人民幣增加至2022年第四季度的3250萬元人民幣(470萬美元),增長190.2%,主要原因是銷售伙伴分期回購的違約貸款增加。
銀行存款利息在2022年第四季度增長4.9%至430萬元人民幣(合60萬美元),而2021年同期為410萬元人民幣,主要是由于每日平均定期存款金額增加。
與2021年同期的2.052億元相比,2022年第四季度的利息和費用支出總額下降了1.9%,至2.012億元(合2920萬美元),主要原因是其他借款的日平均未償還本金減少。
2022年第四季度凈利息及費用收入為2.533億元人民幣(合3670萬美元),較2021年同期的2.548億元人民幣下降0.6%。
商業銀行合作模式下的凈收入,即向商業銀行收取的服務費用,包括介紹借款人、初始信用評估、為銀行向借款人提供貸款提供便利以及向借款人和銀行提供技術援助,扣除支付給第三方保險公司的費用,于2022年第四季度為5630萬元人民幣(820萬美元)。自2021年以來,公司開始與商業銀行合作,這種合作在2022年下半年有所增長和擴大。
銷售伙伴的協作成本代表向銷售伙伴支付的銷售激勵,從2021年同期的1.195億元人民幣降至2022年第四季度的7960萬元人民幣(1150萬美元),主要原因是公司在2022年第四季度向銷售伙伴支付的平均費率低于2021年同期。合作模式下的費率根據不同的合作模式類型和貸款條款而有所不同。
扣除合作成本后,2022年第四季度凈利息和費用收入為2.3億元人民幣(3340萬美元),較2021年同期的1.354億元人民幣增長69.9%。
信貸損失準備金,代表信托貸款模式下的信貸損失準備金和商業銀行合伙模式下與公司與向商業銀行合作伙伴提供擔保服務的第三方擔保人簽訂的某些財務擔保安排有關的擔保的預期信貸損失。2022年第四季度為1.427億元人民幣(2,070萬美元),而2021年同期為3.028億元人民幣。2021年的逆轉主要是由于公司在2021年第四季度將傳統促進模式下的貸款批量轉讓給第三方,并且此類貸款的額度被逆轉。2022年第四季度信貸損失計提增加,主要是由于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及相關防控措施帶來的經濟不確定性,以及2022年第四季度中國房地產市場面臨的下行壓力。
2022年第四季度貸款銷售凈虧損130萬元人民幣(20萬美元),而2021年同期為4.686億元人民幣,主要原因是公司在2021年第四季度將傳統促進模式下的貸款批量轉讓給第三方。這些貸款都是在2019年之前提供的,其中大多數早已過期。
其他收益,2022年第四季度凈收益為2460萬元人民幣(360萬美元),而2021年同期為730萬元人民幣,主要是由于銷售合作伙伴沒收的信用風險緩解頭寸增加。
與2021年同期的1.063億元人民幣相比,2022年第四季度的運營費用下降了20.8%至8420萬元人民幣(1230萬美元)。
2022年第四季度員工薪酬和福利下降10.9%至5560萬元人民幣(810萬美元),而2021年同期為6240萬元人民幣,主要原因是與運營人員減少相關的薪酬下降。
股份薪酬支出從2021年同期的470萬元人民幣下降70.2%至2022年第四季度的140萬元人民幣(合20萬美元)。根據公司于2019年12月31日通過的股票期權計劃,授予的期權約有50%、30%和20%將分別于2020年、2021年和2022年12月31日授予。授予期權的相關補償成本將在必要期間確認。
與2021年同期的1010萬元相比,2022年第四季度的稅收和附加費增加9.9%至1110萬元(160萬美元),主要原因是不可抵扣增值稅(“增值稅”)增加。增值稅增加的原因是某些數額被定性為“向信托計劃收取的服務費”,這是一個不可扣除的項目。根據中國稅務法規,“信托計劃服務費”在子公司層面需要繳納6%的增值稅,但在合并信托計劃層面不計入進項增值稅。
2022年第四季度的運營租賃成本保持在320萬元人民幣(50萬美元)。
與2021年同期的2590萬元相比,2022年第四季度的其他費用下降了50.2%至人民幣1290萬元(190萬美元),這些費用主要是由于(a)與法律訴訟相關的律師費減少,主要是由于公司業務過渡到合作模式,相關律師費由銷售伙伴承擔,以及(b)與推廣合作模式相關的費用。
所得稅費用/(福利)在2022年第四季度錄得50萬元人民幣(10萬美元)的所得稅福利,而2021年同期的所得稅福利為1570萬元人民幣。一家子公司在2022年第四季度將虧損轉化為收入,導致遞延稅項資產的全部估值備抵出現逆轉。
凈利潤/(虧損),2022年第四季度的凈利潤為3050萬元人民幣(440萬美元),而2021年同期的凈虧損為1.046億元人民幣。
每ADS的基本收益和攤薄收益分別為0.45元人民幣(0.07美元)和0.40元人民幣(0.06美元),而2021年同期分別為1.53元和1.53元人民幣。1股美國存托憑證相當于20股普通股。
2022財年財務業績分析
2022財年的利息和費用收入總額從2021財年的18.158億元人民幣下降4.6%至17.314億元人民幣(2.51億美元)。
與2021年同期的17.704億元相比,2022財年的貸款利息和融資服務費下降9.8%至15.963億元(2.314億美元),主要原因是平均每日未償還貸款本金余額減少。這一下降主要是由于公司在2021年第四季度將傳統便利化模式下的貸款大量轉移給第三方,以及2022年1月至11月采取的嚴格疫情防控措施的影響,部分被合作模式下未償貸款本金總額的增加所抵消。
向銷售伙伴收取的利息收入,即向選擇分期回購違約貸款的銷售伙伴收取的費用,從2021年同期的3340萬元人民幣增加至2022財年的1.22億元人民幣(1770萬美元),增長了265.3%,主要原因是銷售伙伴分期回購的違約貸款增加。
與2021年同期的1200萬人民幣相比,2022財年的銀行存款利息增加了9.2%,至1310萬元人民幣(190萬美元),主要是由于定期存款的日平均金額增加。
與2021年同期的7.756億元相比,2022財年的利息和費用支出總額增長1.2%至7.848億元(1.138億美元),主要原因是其他借款的日均未償還本金增加。
2022財年凈利息和費用收入為9.466億元人民幣(1.372億美元),較2021財年同期的10.402億元人民幣下降9.0%。
商業銀行合作模式下的凈收入,包括向商業銀行收取的介紹借款人、初始信用評估、為銀行向借款人提供貸款和向借款人和銀行提供技術援助的費用,扣除支付給第三方保險公司的費用,2022財年為5760萬元人民幣(840萬美元)。自2021年以來,公司開始與商業銀行合作,這種合作在2022年下半年有所增長和擴大。
銷售合作伙伴的協作成本代表向銷售合作伙伴支付的銷售激勵,在2022財年下降至3.208億元人民幣(4650萬美元),而2021財年為4.257億元人民幣,這主要是由于公司在2022財年向銷售合作伙伴支付的平均費率低于2021財年。合作模式下的費率根據不同的合作模式類型和貸款條款而有所不同。
2022財年扣除合作成本后的凈利息和費用收入為6.834億元人民幣(9910萬美元),較2021財年同期的6.146億元人民幣增長11.2%。
信貸損失準備,代表信托貸款模式下的信貸損失準備和商業銀行合伙模式下的擔保預期信貸損失,涉及公司與第三方擔保人訂立的某些財務擔保安排,該第三方擔保人向商業銀行合作伙伴提供擔保服務。2022財年為2.381億元人民幣(3450萬美元),而2021財年同期為2.728億元人民幣。2021年的逆轉主要是由于公司在2021年第四季度將傳統促進模式下的貸款批量轉讓給第三方,并且此類貸款的額度被逆轉。2022財年信貸損失計提增加,主要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及相關防控措施帶來的經濟不確定性,以及2022年中國房地產市場面臨的下行壓力。
2022財年貸款銷售凈虧損4460萬元人民幣(650萬美元),而2021財年同期為4.507億元人民幣,主要原因是公司在2021年第四季度將傳統促進模式下的貸款批量轉讓給第三方。這些貸款都是在2019年之前提供的,其中大多數早已過期。
其他收益,2022財年凈收益為8990萬元人民幣(1300萬美元),而2021年同期為1890萬元人民幣,主要是由于銷售合作伙伴沒收的信用風險緩解頭寸增加。
與2021年同期的3.81億元人民幣相比,2022財年的總運營費用下降了11.1%至3.386億元人民幣(4910萬美元)。
與2021年同期的2.112億元人民幣相比,2022財年的員工薪酬和福利下降6.7%,至1.97億元人民幣(合2860萬美元),主要原因是與運營人員減少相關的薪酬下降。
與2021年同期的1880萬元相比,2022財年基于股票的薪酬支出下降了69.1%,至580萬元人民幣(合80萬美元)。根據公司于2019年12月31日通過的股票期權計劃,授予的期權約有50%、30%和20%將分別于2020年、2021年和2022年12月31日授予。授予期權的相關補償成本將在必要期間確認。
與2021年同期的3570萬元人民幣相比,2022財年的稅收和附加費增長0.6%至3590萬元人民幣(520萬美元)。
與2021年同期的1480萬元相比,2022財年的運營租賃成本下降了5.4%至1400萬元(200萬美元)。
其他費用在2022財年下降14.5%至8590萬元人民幣(1250萬美元),而2021財年同期為1.005億元人民幣,主要原因是與法律訴訟相關的律師費下降,這主要是由于公司業務過渡到合作模式,相關律師費由銷售合作伙伴承擔。
與2021年同期的2860萬元人民幣相比,2022財年的所得稅費用增加了21.7%至3480萬元人民幣(500萬美元),主要原因是應納稅所得額增加。
2022財年的實際稅率從2021年同期的30.46%降至20.19%,主要是由于:(a)不可扣除的基于股票的薪酬費用從2021年同期的1880萬元人民幣降至2022財年的580萬元人民幣(80萬美元);(b)一家子公司在2022年第四季度將虧損轉化為收入,導致遞延稅項資產的全部估值備抵逆轉。
2022財年凈利潤增長111.3%至人民幣1.378億元(合2000萬美元),而2021財年同期為人民幣6520萬元。
每份ADS的基本收益和攤薄收益分別為2.01元人民幣(0.29美元)和1.80元人民幣(0.26美元),而2021年同期分別為0.95元和0.90元人民幣。1股美國存托憑證相當于20股普通股。
最近發展
股票回購
2022年3月16日,公司董事會授權了一項股票回購計劃,根據該計劃,公司可在自2022年3月16日起長達12個月內以美國存托股票(“ads”)的形式回購不超過2000萬美元的普通股。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根據該股票回購計劃回購了總價值約1300萬美元的美國存托憑證。
關鍵詞: